因為光伏發電的系統效率是隨著輻照強度一起不斷變化的,輻照越低效率也越低,輻照達到1000w/m2的時候,效率損失只有不到5%(當然這是在溫度還不是很高的季節);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
主要有以下幾點:
1.組件、逆變器、線纜等的損耗并不是我們想象中那樣線性變化的;
2.在輻射很低時(陰天或雨天),存在組串電壓過低,逆變器無法啟動的階段;(而輻照量是累加的)
3.逆變器存在一定的自耗電情況(自耗電隨負荷變化很?。?,在低輻照情況下占發電量比重較高,導致系統效率降低。
峰值日照時數怎么計算?光伏發電系統效率的算法?
峰值日照時數:是指將瞬時輻照值進行累計后,轉變成小時數的一個參數,用于評價理論發電量和一段時間內的輻照強度;有了該數值以后就可以方便的測算出系統效率,該數值的準確與否取決于氣象站的采樣精度和其算法。
系統效率算法(X):發電量(kWh)÷裝機容量(kW)÷峰值日照時數(h)÷100=X%
電站全生命周期的效率提升有哪些步驟和方法?
1.應充分考慮電站全生命周期內的優化設計,運維團隊在設計階段就應介入,以便提前考慮后期運維便利性、經濟性;
2.應引入三方檢測機構及建設監理公司,嚴格控制電站設備質量及建設質量,尤其是系統在戶外惡劣環境條件下的長期可靠性;
3.應設立區域化運維中心,降低分布式電站單項目運維成本;
4.積極探索不同地區電站組件清洗的臨界點,實現發電—清洗綜合效益大化;
5.運維過程中暴露的實際問題應盡快反饋至設計,使其不斷優化后續方案。